当西贝自爆危机后,餐饮界的大考便人人皆知了:堂食业务清零,只剩外卖可营业,营业额最多保住5%-10%,人力成本居高不下... ...
不论是你看见的,还是看不见的,餐饮界的自救行动早已开始。自救背后的关键原因,在于用户需求的改变:以前是到店吃饭,现在是在家做饭。
疫情期间,其活跃用户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:同比增长4~5倍,服务器已经紧急增加两批。这种现象背后,便验证了这种需求:无法出门的用户,开始在家做饭晒美食。
就这样,餐饮企业的“新战场”出现了:到店吃饭是“旧战场”,在家做饭是“新战场”。与此同时,一种“新型战术”也相应出现——餐饮新零售。
云海肴、西贝等餐饮企业走到了台前,走到直播镜头下。知名餐厅的大厨们变身“餐饮界的李佳琦”,教用户做起各自餐厅的特色菜,通过直播带卖特色菜的半成品,并配送到用户手中。
疫情过后,餐饮企业的商业模式可能发生改变,不单单是堂食与外卖双模式,一些高抗风险能力的零售商品也可能成为关注重点。
“现在,我们来做第二道菜。”直播镜头里,带着口罩的厨师拿起一袋真空包装的半成品食材,讲解食材后开始演示做菜的过程。在这场1.5个小时的直播中,厨师共做了五道菜,直播间观看人数稳定在49000人左右,这场直播的成交量为883件,销售额为63576元。
疫情之下,不少餐饮企业的堂食业务彻底关闭,外卖业务也受影响,销售半成品、配料等零售商品成为大多数餐饮企业创收的重要方式。2月10日,公司复工去吃饭时也发现所有的餐厅全部闭店,尤其是经常光顾的几家餐厅,这带来很多不方便。同时,因为疫情不能出门的用户开始在家里做饭晒美食。对比往年春节,在除夕年夜饭的流量高峰过去之后,正月期间会有小幅度的回落。“餐厅关店一定会给其他想要吃这些餐厅美食的用户带来不便,怎么样让热爱美食的小伙伴,在疫情期间吃到喜欢的餐厅的特色菜呢?”餐厅大厨教人做菜,让大厨带着用户做饭应该是件特别好玩特别酷的事情,现在不少餐厅大厨都闲着,何不请他们到直播间教用户做想吃的明星菜呢?对于这种方式,云海肴市场负责人陈娜表示,疫情之前,云海肴已经有自己的商城“舔鼻尖客栈”,年销售额约千万,对于餐饮零售化有了一些探索和实践的经验。对餐饮企业来说,除了能获取一定营收,品牌的宣传价值或许更高于销售价值。很多餐厅都是区域连锁或者地域连锁的,它很难覆盖全国,但是视频平台可以连接到全国的美食爱好者。就这样,歪打正着中,“明星大厨在直播间教你做明星餐厅的明星菜”成为疫情期间帮助餐饮企业创收的一种新方式。截至目前,参与视频直播的31家餐饮企业,西贝莜面村和云海肴的三场直播的观看总人数达180206人,半成品销量为2096件,销售额为194973元。由于还未支持外地配送,当前这个销量只是在北京地区。这个数据相对于电商直播动辄数千万的带货量,确实不算太抢眼。有业内人士曾表示,美食直播尚有几大难题待解。不同于游戏直播中弹幕君们指点江山,秀场直播中有美男美女侃大山,电商直播中有价格和产品引发的讨论,传统思维的美食直播中能互动的元素不是很多。食材通常都是提早预备的,制作流程的变化也不是很大。其次,从美食节目和美食教程的受众来看,大部分人看节目是为了学如何做,能回放能暂停的视频形式显然更适合。此外,也有直播间用户提到,因为自己做菜时的难点在于食材、配料比弄不准,这些会影响菜的口感,所以购买半成品的方式,对自己是比较有吸引力。“但做菜的过程是用文字、短视频还是直播形式表现,没多大影响,反而直播会略显拖沓。”业内的看法同样如此,下一步会加大大厨直播的投入力度。
目前,已经参与视频直播的餐饮企业有30多家,其中北京地区有16家,包括西贝莜面村、一坐一忘、云海肴和花舍等,广东地区有陶陶居,上海地区有荷风细雨和优鲜田源等。
现阶段,来自于广东、上海、川渝地区的更多餐饮企业还正在沟通中。“估计未来会至少有100~200家全国知名的餐饮企业加入我们视频直播项目。”
自热食品,疫情过后还会热下去吗
“缺货程度仅次于口罩的,是自热小火锅”,如果你近期想买点自热食品,可能已经发现了这一点。不管是淘宝还是京东,自热火锅大多数品牌和产品日常处于缺货的状态。统一开小灶、自嗨锅和海底捞自热火锅虽然能下单但是基本都为预售,要2月底才陆续发货。一些微博网友反映,自热火锅不仅线上缺货,线下超市也买不到了。
根据淘宝数据,在1月20日至2月2日期间自热食品在热销产品中排名第二,仅次于螺蛳粉。自热米饭的销售同比增长高达257.09%,甚至超过方便面的平均133.34%的增长。从百度指数显示情况来看,自热火锅一改之前周末上涨,工作日下降的热度规律。自1月24日起,自热火锅和自热米饭搜索指数保持高位。资本市场对方便食品的信心也随之见长。从2月初,三全食品、颐海国际等食品公司的股价就在回升。因为疫情,许多城市进行半封闭管理,人们也担心频繁去超市会有感染新冠肺炎的风险,所以囤起了各种方便食品,从方便面到速冻水饺的大公司都供不应求。而自热火锅、自热米饭作为方便食品中近几年兴起的弄潮儿,自然受到了欢迎。这是个不能串门的春节,根据中国餐饮协会,93%的餐饮企业都选择关闭门店,其中73%的企业关闭了旗下所有门店。为了减少非必要外出,大部分人选择在家下厨。不过,吃家常口味很久之后怀念(中央厨房和工业制造的)重口味;螺蛳粉在淘宝热销食品排名第一可能跟这个也有关系。二月中,各地逐渐返工复工,脱离了父母“喂食”的年轻人可能不少会选择自热食品。毕竟复工后吃饭不方便,一些消费者对外卖存有顾虑,也给自热食品创造了机会。和速冻水饺等传统速食比,自热食品更方便不用刷锅,也难怪它格外受到年轻人的欢迎。据天猫2019年的数据,在自热火锅的消费群体中18—24岁的人群占到47.75%,25—29岁人群占到19.61%,大学生和刚入职场的白领阶层占比近五成。连那些之前“看不上”或不喜欢自热食品的消费者都开始“倒戈”购买了。毕竟是非常时期,能吃到自热火锅就不错了。自热食品曝光也不少,可能让它收获了新消费者,提高了渗透率。这包括三全及自嗨锅食企捐赠自热食品、援鄂医疗队带上自热锅作为物资等消息见诸报端,还有电影《囧妈》里的植入。“疫情期间,消费者无法外出聚餐、食物货源缺乏,因此包括京东超市、天猫超市等在内的线上自嗨锅订单量增加了200%-300%,”自嗨锅创始人蔡红亮说。“其中有部分新顾客尝新,还有部分老顾客进行囤货。”不过,这些新消费者是否能被自热食品留住?还很难说。近期社交网络上呼嚎“想念海底捞”、“想念烤肉”的声音不少。可以预见在疫情结束后,憋坏了的消费者会冲进自己喜爱的餐厅,线下餐饮有一波消费反弹。而作为餐饮补充替代的自热食品可能会随之回落。在就餐选择丰富的情况下,选择自热锅(或自热饭)的消费者可能不会太多,考虑到自热食品主流价格区间20-30元和一次外卖价格相当。计入重量考量,自热食品的性价比不高。统一开小灶自热米饭食物净重251g;而大龙燚的自热锅为385克左右;海底捞的克重子啊365-435g。自热火锅看起来分量大一些,但有50g左右为火锅调料。除了在疫情宅家的非常时期,目前自热锅和自热米饭的场景有限。2019年,据说是出于安全考虑,自热米饭被高铁和飞机“拉黑”,这限制了它重要的消费场景。人们愿意、且需要吃自热食品的场景可能就只有自驾和户外了。因为自热食品的特性——场景限制多、单价普遍较高,可以说它是一种普适性弱于蛋糕、方便面、面包的食品品类。广发证券的一份研究提到自热食品的市场可能不会超过200亿,并且很难达到500亿规模以上。据Bloomberg行业分析,中国超过千亿市场规模的食品有婴幼儿配方奶粉、啤酒、瓶装水和即饮茶等,500-1000亿左右市场规模的有蛋糕、甜点、碳酸饮料和果汁饮料等,200-500亿规模的有面包、巧克力和方便面杯面等。2018年自热食品规模已经达到了30亿元,年增速20%。除开疫情带来的机会,自热火锅的增长可能是因为产品还比较新颖,毕竟这个品类“复兴”也才3年多,如果从2017年海底捞等主要品牌开始推出自热锅来算的话。这次非常规的疫情给了自热食品一次发展机会。但能不能抓住还要看主要品牌和企业能否突破其普适性,挽留住消费者。研发或能帮助它们解决一部分问题。研发需要攻克的一大难题是口味同质化。目前自热锅大部分是麻辣、香辣等重口味,近期有一些不辣的口味被开发出来(比如番茄),但选择还不多。如果有更丰富的或者有特色的口味,自热锅则能够进一步提高消费者的消费频次,同时触达更大众的消费群体。研发或许还可以革新加热方式或包装,减少安全隐患。如果自热食品被允许带上高铁和飞机,拓宽的消费场景会带来更多消费者,更大的市场容量。除了这些远虑,自热食品厂商眼前还有近忧:如何尽快复工满足消费者需求?如果等太久,或者等到餐饮业恢复,可能就没有那么多消费者垂涎自热食品了。SARS期间方便面渗透率变化
作为自热食品的“前辈”,方便面的“命运轨迹”或许可以参考。据凯度消费者数据,在17年前的非典,方便面在疫情高峰期渗透率激增,疫情控制后回落,但在这之后又有上升态势。这次疫情会不会像17年前方便面那样带来更多的自热食品消费者呢?我们还需要拭目以待。
关于餐饮新零售,目前主要有外卖和零售商品两种方式,无论是餐厅大堂里摆放的特产礼品,还是大厨们直播卖半成品,都属于后者。
餐饮要做零售,一是需要餐饮企业有比较强的零售产品开发和生产能力,二是需要零售渠道铺货能力和品牌影响力,这些还都需要配套的仓储配送服务组织能力,对资金占用也较大。
“一般情况下,很多企业并没有把重心放在这块。”
以前很多餐饮企业主要重视堂食和外卖,对于零售产品是有精力的话能做会做一点,没条件不能做也无所谓。
“但是,经过这次疫情,大家对餐饮零售化会有新的认知,零售产品的抗风险能力很强,没有现场就餐的环节,比如一些火锅餐饮企业品牌推出的自热火锅,在人们都不能外出就餐的情况下,这些产品的销售就会弥补堂食的损失。
接下来餐饮企业对视频直播和零售产品的探索无疑会更加主动。
此次疫情结束后,消费者对半成品的接受度相比以前会有提升,具体能提升多少不好说,外卖、自热火锅这些业态的出现正是对应着懒人经济,毕竟大家还是不太愿意或者没时间做饭。
餐饮企业在半成品上的投入多少还是要看消费者的需求,如果消费者有明显的变化,企业也会顺势跟进。
餐饮新零售的未来发展不好判断,但是像海底捞建立B2B的采购平台、开发零售产品,甚至自己开生鲜超市、做社区团购等,都是涉及产业链上下游可以做的事情。
从消费习惯上讲,疫情结束之后,消费者会更重视健康和提升免疫力。以前可能很多年轻人没有太多时间做饭,或认为做饭很难、很麻烦,但很多人因为疫情改变了这些看法。
从行业角度,有像天猫、京东这种大平台来推这种半成品销售,有相应的内容平台进行传播推广,又有生产厂家配合跟进,所以整个商业模式从供应链到渠道、到销售、到内容制作、到推广,每个环节都相对成熟。在大家共同参与的情况下,餐饮新零售的发展还是存在一定潜力。
受访的多位专业人士也都认为,疫情之后,餐饮企业的盈利方式和商业模式将发生改变,突破堂食和外卖的双模式,具有较高抗风险高能力的零售商品将成为餐饮企业关注的重点,同时外卖业务也会注重精细化运营,不再只是堂食产品的线上化。
- END -
来源丨铅笔道、新零售评论
整编丨餐饮O2O-小贝
餐饮O2O“疫”专题文章
--- 自救案例 ---
--- 分析与报告 ---
--- 餐饮O2O帮扶对接 ---
电话/微信号:13332662349